終于有不專職談戀愛的國產職業劇
人生固有一笑,或嘲笑或沙雕網友笑。
定時給自己的快樂源泉換水的飄,最近熱衷于發掘各類國劇的迷惑臺詞。
不挖貧如洗,一挖大豐收。
哈哈哈哈哈哈哈。
臺詞,是造成目前很多國劇“塑料感”的兇手之一。
人物談吐沒邏輯、沒水平,就讓角色看起來,不是矯情繾綣之流,就是“不太聰明的樣子”之屬。
你看,當年歡樂頌,曲筱綃一句:“不與傻瓜論短長”,紅了多久?
而最近飄飄挖到了一部劇,里面人物的臺詞,可都太聰明了。
看得人直呼好爽。
它就是卡司強大的——
《精英律師》
看名字是律師片,老實說,飄飄有準備了。
畢竟職業特點決定了,能說會道是人物屬性標配。
但,這戲在臺詞上下的功夫,還是驚到我了。
張口閉口,就是金句——
禮貌是聰明人想出來的
與蠢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
不要與驢爭辯
即使爭贏了
它也會想辦法報復你
當事人
當他遇到事的時候是人
等他沒事以后他就不是人
真的,會說話你就多說點。
我好學學過年回家怎么懟奇葩親戚??!
有一兩個嘴皮子溜的就罷了,這劇可是高手扎堆——
角色們一來一回的斗嘴、辯論、日常的調侃都邏輯清晰,環環相扣,反應極快。
像是在看奇葩辯手的日常對話。
田雨演的何賽,在辯護中提到了那句令人拳頭發硬的:“棍棒底下出孝子?!?/p>
藍盈瑩演的戴曦立馬回懟——
那您是被你爸打多了?
還是打少了?
臺詞不注水,怎么看怎么筋道。
而這劇不注水的還不止是臺詞。
相較喜歡拿主角的私生活和人物經歷來拉家常、抻集數的一般國產劇操作而言,這劇的節奏,實在太快了。
第一集,就交代清楚所有主要人物關系,完成了男女主碰頭的KPI。
第二集,藍盈瑩就入職了靳東的律所,成為助理,故事正式展開。
然后,立馬進入案件。
不是主業談戀愛,留一點稀碎時間辦案。
這戲僅僅前四集,主角團就解決了大大小小四個案子。
而且不是金手指大開的神開掛。
它給人更多的是飽和工作、高效率高輸出的成就感。
這種落在實地的感覺,除了臺詞,還靠人物——
判斷一部劇的人物塑造是什么水平,看什么?
配角。
如果配角們全是工具人、紙片人,除了設置來襯托主角的偉光正、推動劇情發展外毫無魅力的話。
那必定是一出樣板戲。
《精英律師》的每個人物都可愛,都有人物魅力——
自信美艷,仿佛什么都能參透的秘書栗娜。
連哪份外賣是你的,都看得出來。
問為什么?“因為我是栗娜?!?/p>
但飄飄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田雨演的何賽。
他可能是全劇最有性格魅力的人。
田雨這個角色有個突出的缺點就是不知變通,這種缺點體現在工作上遭人嫌。
但體現在生活里,編劇把他往喜感可愛的方向描寫。
靳東和他辯論的時候說錯了一句歌詞,田雨因為他說錯了自己喜歡的歌的歌詞,氣了半天。
靳東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溜了,憋屈得他只能對著大老板一通解釋——
這種在奇怪的點上糾結的性格,太萌了。
本來心高氣傲的他看不起背景成謎的藍盈瑩。
而和她玩了一盤游戲,見證了她的操作之后,當即轉型迷弟,一口一個大神。
而,田雨和靳東搭配,就是典型的沒頭腦與不高興,CP感十足。
可以說,田雨和靳東,承包了《精英律師》的感情戲。
因為這劇里的男女主(靳東和藍盈瑩),根本就沒感情戲。
《精英律師》的劇組大概不怎么喜歡職場戀愛,前腳說栗娜對男主有意思,后腳就有人跑出來讓她清醒——
比起平時戀愛腦、一到職場就突開神掛。
這種始終理性、公私分明的設定,讓人物更有可信度。
而它也給了觀眾另一種可能——
女主和男主,一定要是情人關系嗎?
真未必。
《精英律師》的設定就是女主是有男朋友的,長得不錯、三觀正常、能力強而且對她還賊好。
兩人在一起時,是甜的,是標準甜而不是齁甜。
這一操作,相當于在人物的感情生活和工作之間劃了一條三八線。
講真,生活節奏極快、煩惱多如腿毛的現代人,工作時間還要處理感情問題的,對于我們來說,不是美夢,而是噩夢。
職場戀愛,那是小孩子的童話。
真正令現代都市人向往的,是戀愛完滿、工作順暢。
而這種完滿和順暢,須得從一碼事歸一碼事,開始做起。
比起古裝劇這幾年在主題、故事、服化道上的雕琢和深耕,國內時裝劇的進步,可以說是緩慢的。
今年,也就爆了兩部,《都挺好》和《小歡喜》。還都是家庭題材。
都市劇,在國內影視劇類型鄙視鏈中,基本可以說是墊底的。
國內都市劇,無論觀眾怎么罵,他們永遠在犯老毛病。
一是鬧騰,全家斗雞、全員攪屎棍,閑著沒事就愛生事。
把狗血當故事性,把drama當戲劇張力。
二是啰嗦,四十集算是收斂自知,集數半百是行業常態,抻集數的方法是讓全員智商下線,然后深陷雞毛蒜皮大的泥潭。
三是無知。男女主一看就是心理低齡,戀愛腦、巨嬰、拎不清,掛上網就是“我的極品網友”那種。
四是空洞。社會問題劇想當然、職業劇不辦公、創業劇喊口號搞傳銷。
而,好的都市劇給人的觀感如何?
先是代入感,然后是代入感之后的向往感。
古裝劇遠,遠到觀眾就算向往也知道這只是一場綺夢。
而都市劇近,近到只要你寫得真實、寫得討喜,觀眾就會有能抓住、想抓住的錯覺。
《精英律師》為什么討喜,正因為它讓人“想抓住”。
它不但描寫了一群有血有肉、三觀正常、行為符合正常人的邏輯的人物。
更重要的是,它去理解、剖析、描繪了律師這個平凡職業的職業高光。
職業高光從何而來?從最淺表的說起,首先它應該要帥氣、要A。
而,在這個“知識是種新性感”的時代,夠專業,就夠A。
《精英律師》,就塑造了這么一種,以專業作為A點的主角形象。
藍盈瑩的角色,戴曦,是一個法條背誦機,任何一本法,她都能背得只字不差。
除了專業能力,還有職業溫度。
藍盈瑩和靳東作為主角,都是非常有溫度的律師。
靳東雖然看似冷酷逐利,但卻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。
在委托人任曉年想要以最低成本裁掉癌癥員工時,他微笑著果斷拒絕了。
藍盈瑩的角色更不用說,常年給周圍的法盲提供免費法律咨詢,是個“正直”二字刻在額頭上的女子。
只不過《精英律師》里的“工傷”一案,被網友質疑過。
外賣小哥的父親在上班路上發生了意外,藍盈瑩根據小哥的模糊敘述,就認定為工傷。
而事實上,工傷需滿足三個條件:
1、職工處于上下班途中;
2、傷害由于交通事故發生;
3、職工不承擔主要責任。
由于外賣小哥的敘述比較模糊,網友認為藍盈瑩的結論下得草率。
但,這劇好就好在時刻打臉你——
在第二集,情節上就明確交代了,加入了女主提交了完整“工傷鑒定”的情節。
對于這段增補,飄飄對劇組的嚴謹還是比較印象深刻的。
最后,是職業信仰。
《精英律師》里,顯示了律師行業,對正義公平的多元化理解和深入認知。
靳東和田雨,恰恰代表了兩種不一樣的正義。
田雨的正義是絕不幫壞人辯護;而靳東則把正義,理解為一種司法程序上的公平。
你看,有智、有情、有才。
《精英律師》用了大量案子和信息量足夠的劇情,言之有物地去構建起律師這一職業滿足感的來源。
它在傳遞這樣一種信息——
任何一種職業,都有被憧憬的可能。
任何一個素人,都有向往的權力。
人生不一定非要站在舞臺高處、流量尖端才能身披高光。
推薦閱讀:葉紫